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教育信息化应用

教育信息化应用

2016年03月14日 15:09:56 访问量:259

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信息化应用

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方案

 

为了加快红寺堡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工作实践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提升红寺堡区教育信息化程度和总体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率,按照自治区教育厅有关信息化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的文件精神,结合红寺堡区及红寺堡区第三中学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及基础

(一)项目学校概况

红寺堡区第三中学建成于2011年9月,是一所农村城镇初级中学,校园占地面积13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998平方米,现有三个年级6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98名,教师226名,其中专任信息技术教师12人,区、市、县三级骨干教师40名,教师平均年龄31岁,98%的教职工能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日常办公和教学。

(二)学校信息化配置情况

红寺堡区第三中学现有计算机网络教室5个,共有学生机256台,学生信息技术课每人1机;学校有教师机230台,其中笔记本电脑71台,教师办公电脑人手一台;学校有接入互联网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76间,其中教学班多媒体教师70间,音乐、美术、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专用多媒体教室各1间,学校在建的多功能录播教室1间。

(三)学校网络接入和校园网建设情况

学校通过100M光纤接入互联网,并构建了以有线网络为主无线网络为辅的校园局域网。全校所有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学生机房都已实现网络全覆盖。网络设备全部支持IPV6技术,共计拥有700多个信息接入点。

2015年,学校教师全部在宁夏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上注册了教师空间,有近百名教师参与了全区“银江杯”微课大赛与优秀教师空间评比活动。学校 4001名学生在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开通了“人人通空间”,空间开通率达到了98%。

(四)学校信息化应用状况

红寺堡区第三中学90%的教师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能力,能熟练应用教学媒体工具,能上网查找所需资料,制作基本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并能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的优势,进行形象生动,富有活力的多媒体教学。由于学校长期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学校依托现有网络环境开通了校园网校,学校各部门、各办公室依托学校网校,将日常通知公告、校务公开、学校领导班子、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全部信息发布在校园网、校相应模块中和QQ群、微信平台上,逐步转向无纸化办公。

(五)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1.取得的成绩。2015年红寺堡区教培中心在第三中学成功举办了全区教育信息化管理员网络技术培训和移民新村骨干教师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在2014-2015学年度红寺堡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红寺堡区第三中学参与赛课的教师47人,获市级和县区级奖励15人,同时,第三中学还获得本次活动的优秀组织奖。在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技能大赛中,第三中学有3人获得自治区三等奖,3人获得吴忠市二等奖,多人获得红寺堡区奖励,在教师技能大赛中,第三中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在第十五届全区电教论文多媒体课件大赛中有14人获自治区电教中心奖项,其中获一等奖5人;2015年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16人在吴忠市获奖,3人获得自治区二等奖。学生还利用网络参加全区安全知识竞赛,取得了丰硕成果。

存在的问题:全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化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工作制度化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技术人员队伍数量和结构有待于加强;信息化建设投入有限,特别对资源开发、网络维护和建设,特色学科资源和信息教学平台缺乏。由于受经济的制约,多数学生还不能在家中上网,所以学生获得、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自学的习惯还比较薄弱,学生信息化应用率较低。

(六)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发展思路

在现有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加强对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教师技能水平的培训,积极探索与推进基于教学终端、虚拟实验等现代信息化教学学习方式,探索和推广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型信息化教育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外学习和研究,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教学、教研、管理及服务等数字化行为方式的改变,综合提高学校的数字化水平,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教师、学生、家庭及社会都可参与的无边界的数字化智慧校园。

二、项目建设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当前红寺堡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2005年“农远”工程的实施,红寺堡区教育信息化设备从无到有,教育信息化工作正式拉开序幕。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红寺堡区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校校通”、“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以及“教育强区”、“普高验收”等工作的开展,红寺堡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红寺堡区第三中学作为信息化示范学校具有较好的优势。作为新建学校,红寺堡区第三中学曾多次获得财政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和上级主管部门资金的大力支持,信息化基础设施及设备较为先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取得较好效果。学校教师普遍年轻化,信息化人才资源丰富、培养潜力巨大。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不断拓展,师生信息素养有了很大提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部分教育管理和业务系统投入使用,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红寺堡区第三中学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校长曾多次亲自带队赴区内外名校就“智慧校园”建设、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等方面进行实地观摩,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化工作经验。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红寺堡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当前,红寺堡区各校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评价体系和人才队伍尚不完善,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依然缺少有力的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网络接入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程度和应用水平整体不高,优质资源尤其匮乏。

2.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建设的积极意义。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试点,建设一批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亮点和示范点。以应用为驱动,通过检查指导、经验交流、中期评估等方式,促进学校深入开展探究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在教学应用、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实验、辐射和带动作用,以此来推动红寺堡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建设原则

(一)发展思路

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红寺堡区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发挥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红寺堡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通过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红寺堡区第三中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提升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科研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家校沟通信息化。使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达到红寺堡区一流水平,使学生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实现学校教师、学生、资源和外界的互联互通,使信息化校园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二)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总体部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项目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 合理地建设并充分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2.分步实施,分类推进。根据红寺堡区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红寺堡区第三中学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应用示范校项目建设过程中,须采取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分类推进、形成特色的建设策略,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3.应用驱动,共建共享。要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应用促建设,管理促应用的原则,努力探索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积极拓展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广度和深度。

4.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学校要以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为载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四、建设目标和任务

(一)建设目标

在不断完善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重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利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提升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水平,做到信息技术随处都有、随手可用,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初步建成能为全体师生提供综合服务的数字化平台。打造一个完整的智慧学习,向着“未来教育”目标发展。

(二)建设任务

1.智慧校园建设

2.未来教室建设

五、建设项目和内容

(一)智慧校园建设项目

1.智慧校园概述

智慧校园以数字校园建设为基础,融合家校通应用,利用最新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整合办公、电教、安防等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为一体。以构建行政办公协同化、教学教务信息化、教学资源数字化、科研管理信息化、校园安全智能化、数据分析智能化、知识管理系统化、档案资料保存永久化、沟通高效及时、信息分享到位的一整套全方位智能数字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旨在帮助学校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贯彻执行国家法规政策的能力。

2.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1)教育政务管理

包括日常事务(电子邮件、消息管理、手机短信、公告通知、学校新闻、投票、日程安排、工作日志、通讯簿、教师个人文件管理等),工作审批(新建工作、我的工作、工作查询、工作监控、数据报表、超时统计分析、工作委托、工作销毁、流程日志查询、数据归档等),行政办公(公告通知管理、公告通知审批、新闻管理、投票管理、日程安排查询、工作计划、办公用品管理、图书管理、会议申请与安排、教职工请假管理、组织机构信息等),教师管理(人事档案、档案查询、合同管理、奖惩管理、证照管理、学习经历、职称评定、薪酬项目及保险设置、薪酬基数设置、工资流程管理、财务工资录入、部门工资上报、福利管理、自助查询、人事代码设置等)

(2)教学管理功能

包括教务管理(课程建设、课表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作业管理、家长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学分管理、任课老师管理、班委管理、缴费管理、校历管理、参数设置等),学生工作(学生请假、学生奖惩、调查问卷、学生照片、学生文章、学生大事记),教学资源(教学资料、精品课程、教育分享),家校互动(手机短信、视频教室、通知管理、学生家长提问管理等),教育交流(集体交流、即时通信)。

(3)校园安全管理功能

包括远程定位功能(智能卡与家长手机号码捆绑,不论任何地方,无论室内室外,不论相距多远,家长均可随时查询到学生精确位置信息),一键求救功能(学生遇到意外情况,有一键求救功能,长按紧急报警键三秒钟将会向预留的家长手机发出报警求救信息,并且立即传送当时位置),区域进出报警功能(设定禁止进入或离开区域后,当学生走出、进入禁区时,定位终端向预先设定的授权号码、APP手机软件报警或者向监控中心报警,并向控制中心回传目标的经纬度、位置描述等数据),多模式位置查询功能(家长可以通过短信、网站、手机APP等多种方式查询到学生的位置信息。同时具有缺断电短信提示及报警功能,及断电前最后位置查询)远距离门禁考勤功能(远距离无需附加动作即可“打卡”可同时读取200张以上卡片,精确的进校出校判断,便捷的考勤管理学生考勤功能(上学、放学期间,学生无障碍进入校园,系统能自动识别和采集信息;可根据班级、年级、出勤、缺勤、日期等不同查询条件进行当日、历史考勤数据的统计、汇总、报表输出、打印;可对学生未带电子学生证的情况进行手工考勤补录)

(4)移动应用功能

教师APP,包括学校政务(电子邮件、公共通知、工作审批、个人文件柜、日程安排、工作日志、内部新闻、便签、通讯簿、区号邮编、人员查询、天气预报、微讯分享、事务提醒)和教学管理(教师课表、学生请假审批、学生问题回复、视频教室、手机短信群发、学校校历、家长、学生)。

家长APP,实现实时表格填写、学生请假审批,查询任课老师学习成绩、视频教室、学生课表、学校校历、事务提醒、提问、学生大事记等。

(5)一卡通功能

在智慧校园内部,基于移动物联与传感技术,教师和学生一张移动智能卡就能通行校园,教师在手机上安装APP,为学生制作电子学生证,这张智能卡还就以实现公交乘坐、校内考勤、图书借阅管理等功能,并可与“校讯通完美结合。此种管理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消费及身份识别管理模式,为学校的管理带来高效与快捷,为师生的生活带来方便与安全。

(二)未来教室建设项目

1.建设2个移动学习(电子书包)教室。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基于微课、反转课堂的实现,为了教师利用新技术,开展电子书包的试点班级项目,为教师和学生大大节约时间,为教师交流,学生学习提供一个理想的硬件平台。

2.建设一个“创客(Maker)体验中心”区

创客区中有3D打印区、智慧机器人、云厨房、虚拟体感室和设计师工作室5大区域并配套一套iPad品台系统。旨在利用当前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适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它是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空间,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让孩子在体验过程中经历学习、体验、实践的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科技。

3.建设一个体感中心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未来教师是可以触摸,可以互动的。体感中心是跨学科的知识于充满互动合作、寓游戏于学习的环境中。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建设意图在于利用体感技术开启孩子们“全身心学习”,我们利用学生这一点通过玩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建设资金及来源

1.上级拨付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申请财政拨款。

2.学校自筹

学校在每年的年度预算中,确保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投入。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红寺堡区第三中学信息化应用示范校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统筹规划。

组  长:王晓龙(学校校长)

副组长:李学宝(学校党支部书记)

暴怀勇(学校副校长

马晓岚(学校副校长

成  员:虎永祥    周自存   陶永福   苏满张

贾正龙    马焕龙   马继平    

         饶慧仙   史德才

锁红霞       朱培斯   马  冬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暴怀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

(二)制度保障

制定信息化应用示学范校项目建设规划,明确职能部门,落实岗位职责,制定项目建设管理细则和服务流程规范,建立保障和激励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技术保障

学校成立信息技术服务小组,同时学校信息技术负责人联系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技术部门、专业公司等向本校提供开展研究所需的学科指导、设备配置、系统集成、平台制作、技术咨询、实验指导等全方位的专业支持。

 

 

 

 

 

一六年二月二十

 

 

 

 

 

 

 

 

关键词:信息化应用示范   项目  建设方案                                        

  红寺堡区第三中学               2016年2月23

编辑:虎永祥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红寺堡区第三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302省道旁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